2019年,各地海关陆续发布了重新认证的企业名单,面对《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办法》的认证标准和要求,很多企业陷入了迷茫:如何操作才能够符合海关的要求?海关的具体认证标准又是什么?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解读与官方本意不一致怎么办?这些都是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
为了帮助进出口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海关认证标准,并统一各关区的执法标准,11月1日,海关总署对框架标准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并发布了《海关认证指南》。认证指南的出现,给企业还有第三方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导,也指明了资料准备及企业管理的具体方向。
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景云峰举例说,某大型外资生产型企业,在高级认证平稳过渡后,未再关注海关认证的法规要求,企业内部各项制度基本形同虚设。接到海关的重新认证通知后,企业按照海关的各项要求开始逐条准备资料,临时搭建专项小组,但由于往年均没有按照认证标准进行管理,导致公司管理层对海关认证内容了解甚少,往年内审及制度均未有效落实,最终该企业未能通过海关的高级认证。
自2015年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实施以来,很多企业认为,按照海关认证对企业各部门的管理要求来规范其自身日常进出口及生产活动,会对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造成障碍。过渡期自动获得认证资格后,没有再对海关认证的有关要求给予重视,无法短期内补足缺失多年的管理制度和有效落实的记录,导致很多企业重新认证都以失败而告终。
海关对企业的要求是制度落实并有效执行,而有效执行的表现就是企业有记录可循。“认证指南基本每一条都会要求按照海关认证人员要求提供抽查记录。可以看出,企业保存各项制度实施的记录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海关认证指南的要求,重新认证企业海关抽查记录的范围是自成为认证企业或者最近一次重新认证后每一年的培训等记录,也就是说,所有重新认证的企业每年都要有记录留痕,海关有权对每年留痕进行抽查,且抽查可追溯到企业第一次认证通过之后。因此,对于一直都没有按照海关要求进行管理及内审的企业,未做到历史记录留痕很可能成为海关检查的重要扣分项。”景云峰称。
此外,海关认证现场对答非常重要。只有一直遵守海关认证规则和要求,并用该规则管理企业日常经营,深入贯彻和落实相关管理要求的企业,在应对海关现场认证访谈时才能做到临危不惧、对答如流。景云峰强调,海关官员经验丰富,若发现企业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不但会影响海关对企业的信任感,还会直接导致企业认证失败甚至降级。景云峰建议,企业应充分重视海关的相关管理要求,提升合法合规经营意识,将合法合规经营和企业利益最大化有机结合,切勿临时抱佛脚,练好日常管理的基本功,发现漏洞及时修正,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海关认证的要求和流程虽然繁琐,但是环环紧扣,一旦有一个风险点触发将对企业整体的合规性搭建及管理体系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从进出口企业健康良性发展的角度看,保证其业务开展的合法合规性是其经营的前提条件,满足海关信用等级制度中的各项要求,可协助企业优化管理,节省管理成本,达成健康可持续经营和利益最大化的有机统一。”景云峰说。